容联云AI新质生产力实践:为企业解决真问题、创造真价值

发布时间:2025-08-15 17:13:01

阅读量:1505

标签:

为探寻AI在产业深水区的最佳落地路径,知名财经媒体子弹财经专访了容联云大模型产品负责人唐兴才,深度解析容联云的技术架构、产品落地与未来布局,探寻AI新质生产力如何真正融入企业肌理,为科技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。

图片
PART.01
图片
技术基座:重构AI新质生产力

唐兴才在专访中指出,从算力、算法、数据三要素来看,AI 新质生产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。算力层面,当前计算能力较以往大幅增强,GPU、NPU 等都在快速发展;数据层面,除了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,坐席脑中的知识、服务记录过程中的信息等知识数据,也能在模型层面被很好地利用;算法层面,从之前小模型的算法,发展到现在感知能力、认知能力的提升,多模态、深度思考、文生文、文生图等能力的进步,让很多应用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。这种底层能力的协同进化,正是 AI 新质生产力爆发的基础。

图片

在容联云看来,AI 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“底层能力的代际升级”,而底层能力不再是单一模块的突破,而是“模型迭代—数据沉淀—算法优化”的循环。

这种转变的驱动力来自两个维度的共振:一方面,大模型在语义理解、跨场景迁移等能力上的突破,能够处理模糊表达、复杂语境等传统技术难以应对的场景;另一方面,企业竞争的加剧倒逼技术需求升级,企业对AI的期待从“降本”转向“增效+增值”,不仅要减少人工成本,更要通过AI发现新商机、优化服务体验、构建差异化竞争力。

图片

唐兴才解释道,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AI的要求不同:早期阶段,希望AI提供基本工具能力,如机器人24小时服务客户、加快营销传播速度;发展期阶段,营销更需个性化以提升覆盖规模;到了成熟期,对AI的要求更高,希望其更智能,帮助坐席或客服处理具体事务,如大模型给出新想法提升营销效果,此时AI成为中枢能力。这种需求的演进,推动着技术架构必须随之升级。

他强调,传统纯大模型方案容易陷入“高成本陷阱”,纯小模型又受制于“能力瓶颈”。容联云提出“大小模型协同”架构,小模型在标准化任务中具备速度、稳定性与低成本优势,大模型在语义理解、上下文关联等复杂任务中不可替代。

PART.02
图片
产品落地:让AI在场景中创造真实价值

容联云的产品落地路径,始终围绕“解决真问题、创造真价值”展开。在智能质检、高并发客服、会话价值激活等场景中,精准切入金融等高合规行业的痛点场景,实现从技术能力到业务价值的转化,展现了AI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力量。

图片

智能质检

图片


以金融行业为例,由于行业的强监管特性,对质检技术提出“双重要求”:既要深度理解语义,识别模糊违规;又要确保合规判断的准确性,避免误判漏判。容联云的 QM Agent 通过 “垂直数据集+大小模型协同”,实现96%的准确率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
图片

其核心竞争力在于“场景化数据集的积累与应用”。不同质检场景(客服、营销、催收)的核心诉求差异显著:客服场景需重点识别情绪冲突,营销场景聚焦虚假宣传,催收场景则关注过度施压。容联云为每个场景构建了专属数据集,仅在营销场景中,就包含“夸大收益”“承诺保本”等12类违规话术的5000 +样本,使模型能精准判断“这款产品稳赚不赔” 这类隐蔽的违规表达。

图片

此外,QM Agent 还实现“全量质检+可解释性”的结合。传统人工质检仅能覆盖 5%的样本,而其通过大模型语义理解+小模型规则校验,实现100%全量覆盖;同时,每个质检结果都附带“判断依据”(如触发承诺保本类违规话术),满足金融行业对合规审计的严苛要求。某券商案例显示,引入 QM Agent 后,合规风险预警响应时间从 24 小时缩短至 10 分钟,漏检率降低 90%。

高并发客服

图片


在电商大促(如 618、双 11)期间,客服咨询量可能激增 10 倍以上,容联云的核心策略是“常规问题快速分流,复杂问题精准聚焦”,在高并发场景中,小模型首先介入,通过匹配 FAQ 库快速解决 80% 的常规问题(如物流进度、退款流程),响应时间控制在 0.5 秒内;大模型则聚焦剩余20%的非常规问题(如定制商品退货、跨平台订单合并),结合上下文语义生成个性化回复。这种分层处理使系统能支撑每秒 1000+的咨询量,较纯大模型方案提升3倍吞吐量。

图片

更关键的是话术挖掘的自进化能力。系统会自动识别非常规问题(通常占30%),分析其共性规律并生成解决方案,经人工审核后纳入FAQ库。

例如在某次大促中,系统发现“优惠券跨店使用”的咨询集中出现,24小时内就完成话术生成与审核,使该问题从非常规转化为常规,次日解决率提升至 95%。这种“边服务边学习”的机制,让智能客服的覆盖能力持续进化。

会话价值激活

图片


企业每天产生的会话数据(电话录音、在线聊天、企微沟通)中,蕴含着海量客户需求与业务机会,但传统方式下这些数据的利用率不足 5%。容联云的 Insight Agent 通过全量语义分析,将会话数据利用率提升至95%,让数据真正成为业务增长的引擎。

图片

其核心能力是“全量会话的深度洞察”。不同于传统抽样分析,Insight Agent 能处理 100% 的语音与文本会话数据,通过大模型语义理解提取客户需求(如贷款周期偏好、利率敏感度)、潜在异议(如担心审批速度)、行为特征(如多次提及资金周转),并生成结构化标签。

这种数据洞察直接反哺营销与服务优化。在某保险客户的实践中,Insight Agent 从全量会话中筛选出“有贷款意向且关注利率”的客户,生成精准营销名单,使转化率从“100 个转化 2 个”跃升至“10个转化2个”;某银行则通过分析历史会话,发现“提及经营困难的客户更易接受分期方案”,据此调整催收策略,回款率提升 6.64%。

图片

更深远的价值在于“从被动服务到主动预判”。系统通过持续分析会话数据,可提前识别客户潜在需求——当某客户多次咨询“信用卡额度”时,系统会标记为提额意向,推送至客户经理进行主动跟进。某股份制银行的实践显示,这种主动服务模式使高净值客户转化率提升22%,客户流失率降低15%。

PART.03
图片
未来布局:从金融到各行业的进阶之路

AI 新质生产力的落地并非一帆风顺,容联云在面临挑战时的布局及思考,揭示了 AI 应用厂商的生存逻辑与发展路径。

唐兴才表示,跨行业不是技术的复制,而是技术框架与场景知识的结合。

从金融向电商、制造等泛行业拓展,表面是客户群体的扩大,实则是技术体系与服务模式的重构。容联云在实践中发现,合规要求与数据集特性的差异,是跨行业拓展的两大核心挑战。

合规要求的差异直接影响模型设计。金融行业的强监管特性,要求模型输出必须 “可控、可解释、可追溯”——例如在智能营销中,任何涉及收益的表述都必须严格对标监管条款,不允许模糊表达。而电商、制造等泛行业更强调“灵活性与效率”,例如电商客服需要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,甚至允许一定程度的“话术创新”。

数据集的场景化壁垒同样棘手。金融领域的垂直数据集(如信贷审核、保险理赔)经过长期积累已相对成熟,但泛行业的数据集需要从零构建。例如在制造业客服中,设备故障描述的语义体系(如异响、漏油)与金融行业的“账单查询”完全不同,需要重新标注样本、训练模型。

图片

容联云的解决方案是“标准化数据筛选流程”——通过预设的“数据价值评估框架”,快速从企业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有效样本(如制造业中高频故障描述),将数据集构建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个月。

图片

在激烈的AI应用赛道中,唐兴才表示,容联云的核心壁垒并非单一技术的领先,而在于“行业聚焦+全链路协同+深度服务”的组合优势:

  • 行业聚焦

    深耕金融领域,产品功能从底层就深度适配金融场景,如知识库系统内置专业条款,金融场景术语理解准确率94%(通用厂商仅78%)。
  • 全链路协同

    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全链路协同的策略。例如,智能外呼识别的“意向客户”可直接推送至坐席辅助系统,形成业务闭环,使整体效率提升30%。
  • 深度服务

    容联云服务团队中80%的人员拥有金融从业经验,能够深度理解客户的业务逻辑,提供长期陪伴式服务,形成了难以复制的专业壁垒。

容联云的探索只是开始,但我们坚信,能将技术创新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的企业,终将成为AI新质生产力时代的领跑者。



咨询热线

400-775-5500

客服在线时间

9:00-18:00

(其他时间为机器人客服)

试用申请